我县食用菌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信息来源:辐射松木材   2023-12-17 12:01:39
产品详情

  这几天,王宅镇仁村靖山自然村的韩世忠忙得不亦乐乎,他每天都要采收100多公斤的黑木耳运到县城星光蔬菜市场上销售。韩世忠乐呵呵地和记者说,现在黑木耳的市场行情报价每公斤在5元至6元之间,效益很不错。今年以来他仅黑木耳就有了1万多元的收入。

  在韩世忠的菇棚内,记者看到他种养的珍稀食用菌品种还真不少。据他介绍,目前他家共种养了2万多袋茶树菇,5000多袋黑木耳,8000多袋金针菇,2万多袋平菇。提到种养效益,韩世忠爽快地说,“现在平均每天增收100元是很轻松的。”

  我县是山区县,发展食用菌生产起步较早,以前主要以发展香菇为主,但由于香菇生产受杂木资源的限制,前几年香菇生产曾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为解决食用菌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实现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我县积极开展杏鲍菇、秀珍菇、茶树菇、黑木耳等节木型珍稀食用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主任施礼和记者说,这些节木型珍稀食用菌的生产原料都是些稻草、棉籽壳、甘蔗、麸皮等农副产品的下脚料。按制作一袋香菇菌包需1公斤湿杂木屑计算,生产800万袋菌包就需消耗800万公斤的湿杂木屑,以1立方木材等于1000公斤杂木屑计算,就需消耗木材8000立方。而生产珍稀菌平均每包至少可用60%的棉籽壳等来代替,这样就能节省下大量的木材。

  为推广新品种高效栽培技术,我县在王宅、柳城、新宅等乡镇相继建立珍稀菌生产基地,引导菇农走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到目前,我县共建立了8个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生产规模达800万袋,占全县食用菌总量的25%,改变了食用菌生产“一菇独秀”的状况,逐步形成了以香菇生产为主,杏鲍菇、秀珍菇、茶薪菇等珍稀食用菌并举的良好格局。如今,种养珍稀食用菌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

  珍稀食用菌生产栽培方式多样化,既能适合企业化大规模生产栽培,又能适合农户进行小规模生产和专业大户实行周年生产。武义海兴菇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集食用菌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市级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目前,企业具有先进的全套生产设施,通过全电脑温湿控制,每年可工厂化栽培杏鲍菇200吨。公司还以“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在西联、俞源等乡镇建立了4个珍稀食用菌种植基地,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公司年生产各类食用菌2000多吨。在王宅镇岩宅村,吴荣海可是当地有名的种植杏鲍菇专业大户,有着30多年养菇经验的他对发展杏鲍菇这种节木型珍稀食用菌更是充满信心。吴海荣和记者说,他从2004年开始养杏鲍菇,去年,他共发展了5万袋杏鲍菇,年产值达15万元。今年他准备再扩大规模,增加到10万袋。

  施礼和记者说,根据规划,至2012年,我县珍稀食用菌将发展到3000万袋。发展节木珍稀食用菌品种,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杂木资源,保护了我县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为农民增收,我县的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朱谢旻)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