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天然塔

信息来源:烘干板材   2024-02-11 05:42:44
产品详情

  天然塔 在宜昌城区沿江大路与横跨长江的宜万铁路大桥交会处的上方,有座称为天然塔的名胜古迹。此塔耸峙在江边丘上,俗称“浮屠”,邻近一条支流也因之称浮屠河,在如今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环境中,尽管貌不起眼,

  在宜昌城区沿江大路与横跨长江的宜万铁路大桥交会处的上方,有座称为天然塔的名胜古迹。此塔耸峙在江边丘上,俗称“浮屠”,邻近一条支流也因之称浮屠河,在如今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环境中,尽管貌不起眼,但在旧时却是宜昌古城的城标。

  天然塔坐落湖北省宜昌城东南长江北岸,据1999年版的《宜昌市志文明文物》载:“天然塔坐落宜昌城东南长江北岸,相传为晋代郭璞旅居夷陵时所建,明废。”郭璞字景纯,晋代河东闻喜(今山西)人,是闻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正因是名人效应,所以天然塔也渐渐的变成为夷陵古城的城标。

  天然塔的传说,《晋书》有载,郭璞长于五行、地理、卜筮之术。他看风水、卜凶吉,在其时是一个颇有声名的“阴阳先生”。相传郭璞来夷陵后,曾观察夷陵地形,发现夷陵地形低下“缺土”,便使人用车运来中州的土,再对照阴阳的向背视点,垒建了两个土台子,借以抵消山川与五行不相契合的缺点,并藉土而祭月,使之合作得宜。《宜昌府志》中是这样载述的:“尔雅台在城西北隅所堂街。《图经》云,晋郭璞注尔雅处,旁有明月台,前有明月池。故老佥云,峡州旧城为璞流寓时所相度,就山川局势,分配五行,独中心地形卑贱,于土德为弱,因自中州辇土至峡,相阴阳向背之宜,特建二台镇之。”这就是后世取意“尔雅明月”的由来,并成为“夷陵八景”之一。

  明代崇祯末年,大学士文安之(夷陵人,1582-1659)以为原塔塔体低卑,塔宝狭隘,且年久失修,愿大方捐资,把本来小塔拆掉,建一座巨大雄伟的天然塔。在全部准备就绪,行将开工兴修时,崇祯帝自缢与李闯王兵败,清兵骥临宜昌外围,文安之无法只好将建塔事宜中止,急离宜昌赴广西、川东及鄂西各地从事反清复明活动,最终兵败逃亡异乡,未能完成建筑巨塔的希望。

  时至清乾隆十年(1745年),东湖县(今宜昌市)的士民们从前捐资在原塔基处重建天然塔。但是,因为,工匠技能有限,屡建屡垮,最终仅建好塔基二级。直至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春,才由东湖县其时的士绅徐经业、王永言、卢鸿儒、覃永泰、张文学等10余人捐资重建天然塔。因为徐经业关于明清建筑的营建常识颇有研讨,又奔波各地延聘修塔规划施行工程技能人员,并亲临现场处理各种疑难问题,在广阔士民的活跃支持下,天然塔在建筑期间共投入土木砖石各种建筑师和工匠100余名,历时3年,总算建成。现存的天然塔就是清乾隆时这次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