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用天然和人工方法强制对木材中的水分蒸发逸散,使木材的含水率降至符合使用上的要求的含水率,避免湿材在贮存、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受虫菌的侵蚀和木材劈裂、变形,提高木材制品的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将木材密封在蒸气干燥室内,借蒸气促进水分蒸发,使木材干燥。(根据木材的大小、厚薄,如4cm板材烘干时间通常要一个星期),干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仅达3%,但经过高温蒸发后的木质发脆失去韧性容易受到损坏而不利于雕刻家具。通常原木干燥的程度应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
将木材分类放置通风处(板材、方才或圆木),搁置成垛,垛底离地60cm左右,中间留有空隙,使空气流通,带走水分,木材逐渐干燥。自然干燥一般要经过数年或数月,才可以做到一定的干燥要求。
木材中的水分在向空气中排除时,就会引起木材体积的收缩。如果收缩的不均匀,木材就会出现开裂或变形。若是将木材干燥到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程度或使用上的要求的状态,就能保持木材的体积尺寸的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而且是经久耐用。
湿木材如果长时间堆放在露天空气中,若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往往会发生腐朽或遭虫害。当木材含水率降低到20%以下时,可大幅度减少菌类和害虫的侵害与破坏。所以,一般在生产单位,把木材干燥到含水率8-15%左右。这样不仅保证了木材的固有性质和强度,而且也提高了木材的抗腐蚀能力。
当木材的水份含量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木材的物理力学强度会随其减低而增高;同时木材也易于锯割和刨削加工,减少了对木工机械的损失。
新砍伐的木材,其含水量甚至超过了本身的重量,经过短期存放、自然干燥后,它的含水量仍然很高。木材经过室干后,其重量可减轻约30-50%,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运载能力。
总之,经过干燥的木材,能够保证木材制品的质量,改善木材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年数的限制,从而节约了木材。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木材干燥在生产上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在科学上已成为专门的学科。
干燥过程中通过干燥介质的产生,将木材干燥过程中的热量传递给木材;同时又将木材中蒸发出来的水分带走。
木材置于一定的环境下,在足够长的时间后,其含水率会趋于一个平衡值,称为该环境的平衡含水率。当木材含水率高于环境的平衡含水率时,木材会排湿收缩,反之会吸湿膨胀。例如,广州地区年平均的平衡含水率为15.1%,北京地区却为11.4%。干燥到11%的木材用于北京是合适的,可用于广州将会吸湿膨胀,发生变形。所以说,木材干燥要适当,并非越干越好。不一样的地区、不同用途,对木材含水率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烘干法就是计量木材试片烘干前和烘干后(绝干)含水量差异来测出含水率的方法,此方法精确度高,但费时繁琐,一般适用于实验室。
电测法是根据木材的某些电学特性与含水率的关系,设计成含水率测量仪器直接测量木材含水率的方法,快速方便,精度不如烘干法,但能满足生产的基本工艺要求,适合于大批量木竹制品生产等方面应用。
首先在被测的木材中锯取大约20mmX20mmX20mm尺寸的有代表性的含水率试片。所谓代表性就是这块试片的干湿程度与整块木材相一致,并没有夹皮、节疤、腐朽、虫蛀等缺陷。一般应在距离锯材端头250~300mm处截取。将含水率试片刮净毛刺和锯屑后,应立即在精确度为0.01g,量程不小于200g的天平上称其质量,将该质量记为M,然后将试片放入温度为103±2℃的恒温箱中烘6h左右,再取出称质量,并作记录,然后再放回烘箱中继续烘干。随后每隔2h称一次,直到最后两次称量的质量不变,就是绝干质量,记为Mo。这样就可按下式计算出含水率:W=(M-Mo)/ Mo×100%
注意事项:由于薄试片暴露在空气中其水分易发生变化,因此,测量时要注意截取试片后或取出烘箱后应立即称质量,如不能立即称质量,须立即用塑料袋包装,防止水分蒸发。
插针式木材含水率测定仪是用探针插入木材内层,测得两电极之间的电阻。此测量仪用于木材、人造板的含水率测定比较好。
感应式木材含水率测定仪是根据电磁波对水分子的极化作用,进而影响以木材和空气为介质的探头等效电容的充放电电压的原理设计的,由探头、显示器、指示灯、树种修正拨号盘、启动开关和内部数字电路组成,可以测定各种木材的含水率,测量时把探头紧贴在木材表面上,这种仪器测量迅速,操作容易,由于在测量时不破坏产品表面,所以能用于成品检验的测定,但其测量精确度差。
测定时,应在抽样现场(或一地区)进行,取试件离地面100mm以上部分作为测试部位,任选三个不同位置的零件,在每一个零件上任选三个点各测一次,注意上面提到的选点范围,分别求出三个零件上测得的平均值,以其中最大的平均值作为该试件的木材含水率测定值。